稻儿绿,麦儿香,东走线儿、小靳庄,《秦柳》作者“采红”忙;中国梦,宝坻梦,今年端午别样红。
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,引导文艺创作高扬主旋律,贴近实际、贴近生活、贴近群众,展示宝坻红色纪念地的历史与今天,6月7日端午节这一天,宝坻区文化馆《秦柳》编辑部组织50余名文艺骨干开启红色之旅,先后赴八门城镇东走线窝村史馆和林亭口镇小靳庄村史馆进行采风,探寻激情澎湃的红色岁月,触摸联结历史与现实的根脉,让红色文化鲜活地融入今天的生活。
在东走线窝村史馆,《东走线窝村史志》作者李连贵老人从宝坻抗战、历史沿革、抗日烽火、解放战争时期、参军入伍、后方支援等部分,动情地讲述了宝坻和大洼革命老区人民不怕牺牲,保家卫国的革命历程。作者们用心聆听,认真记录。
《秦柳》作者、女诗人竹子说:红色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,是文艺创作的丰富资源。这里有理想、有崇高、有奋争、有牺牲、有坚韧、有乐观、有创新,这也是我们今天需要的精神,是文艺所要弘扬的。
小作者杨楠则表示:珍惜先辈们用流血、牺牲为我们换来的美好生活,一定创作出优秀作品,缅怀先烈、赞美祖国。
参观结束后,作者们情不自禁地齐唱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》,内心升腾着爱国主义情怀。
东走线窝村地处宝坻区八门城镇东部边缘,坐落在蓟运河南岸,是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。抗日战争时期,这里是抗日地下联络站、堡垒村,蓟运河畔的抗战旗帜。解放战争时期,这里是“红色根据地”“支前模范村”。2015年,东走线窝村史馆建成开馆。
伴着纪录片《印象小靳庄》的滚动播放,在林亭口镇小靳庄村史馆,王作山、王宽两位新老书记轮番解说,将作者们带回了那个不平凡的岁月。
近年来,小靳庄开辟了自己的村史馆,典藏着、开放着自己的印记,记载着中国农村近60年来最真实的历程。村史馆分成前言、沧桑岁月、小靳庄十件实事、生态新村、特色农产品等部分。
村史馆展板上没有刻意渲染那段红火的历史,只是平实叙述了走一段弯路的经历。
农民夜校的展板占了一面墙,显示小靳庄人爱好文化的传统。王宽介绍,那时候农民夜校办得红火,老百姓求知热情高,形成了小靳庄人人会写诗的氛围。与之遥相呼应的则是小靳庄诗歌选墙,参加采风的小作者们高声朗读:
世界巨人在东方,
改革开放国力强。
全民共筑中国梦,
齐心合力奔小康。
这就是今天小靳庄人的《中国梦》。
采风结束时,作者们久久不愿离去,回味、思索、整理着自己的思绪。
《秦柳》编辑部负责人表示:这次采风非常成功,今后要通过挖掘和感知红色岁月的精神内涵,开展红色文艺创作,与‘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’主题相呼应,创作出一批叫得响、传得开、留得下的各类红色经典作品竞相辉映,繁荣宝坻文艺创作的同时助推宝坻文化和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。